《他的夜场景rawversion》
中新网广州8月6日电 (王坚 林海欣)8月6日的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实验室里,模拟非洲路况的震动实验室正发出阵阵轰鸣,工作人员正在对车辆进行测试。这充满活力的场景,正是《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》(简称《南沙方案》)第一阶段建设成效的生动缩影。
作为立足湾区、协同港澳、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,南沙自2022年《南沙方案》印发以来,已实现从交通节点到科创高地的蜕变。
据介绍,庆盛园区整体建设进度达79.4%,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二期开工建设,2024年越秀IPARK粤港智谷园区营收超120亿元,300余家企业在此集聚。
目前,香港科技大学(广州)的师生创业项目已逾百个,注册企业70家,与华为共建的科技创新转化中心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。
其中,智科自动化公司依托港科大(广州)技术孵化,今年上半年营收285万元,预计全年突破1000万元。“南沙的政策支持让我们快速解决了场地和资金问题,给了我们免租金的扶持,还拿到1680万元天使轮融资。”该公司创始人张文泽说。
除了科创力量澎湃,南沙的交通优势也越来越强。南沙港集装箱吞吐量去年突破2000万标箱,国际航线达167条。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借助南沙港物流优势,今年上半年出口货柜超9400个标箱。该公司董事长张连表示,自《南沙方案》出台后,企业物流成本降低了10%,金融方面的汇率结算让收益有所提升,公司过去三年业务实现翻倍增长。
南沙区政府表示,接下来将加快港科大二期等项目建设,推动更多港澳资源落地。从科创成果到民生便利,南沙正以实打实的成效,书写着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新篇章。(完)
【编辑:田博群】
“我们也在提建议,要从防洪和抗旱统筹的角度做好水库的调度运行”,他表示,今年旱情的发生应被视为一个重要信号,到了汛期,不仅要考虑防洪,也要考虑抗旱,因此,汛限水位也应动态调整,保持一个合理的状态。《他的夜场景rawversion》 对于身处大城市的普通人来说,评价一座城市幸福感高低最直观的因素还是收入、资源和城市公共服务等。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,这些因素往往跟城市规模和能级呈现高度正相关,即城市越大,往往居民收入越高、资源和机会越多、生活更便利。